當前位置: 首頁 > 時政要聞

字體: [ 小(xiǎo) ]

非遺味道成爲村(cūn)民緻富“新路子”

發布日期:2024-01-22浏覽量:

(人民網記者 李棟)讓非遺技藝活起來、非遺産業旺起來、非遺産品火(huǒ)起來,河南安陽内黃縣的腐竹和狀馍成了非遺産業帶動鄉村(cūn)振興的一個縮影。鄉村(cūn)因非遺而興,“舌尖上的美味”成爲村(cūn)民緻富“新路子”。

内黃縣,地處黃河故道,豐沃的土壤孕育出頗具特色的地方美食。一代代傳承人堅持古法配方,不斷精進制作技藝,将經典傳承與改革創新相(xiàng)融合,使非遺美食成了緻富新路徑。

寒冬臘月,大地銀裝素裹。河南省安陽市内黃縣二安鎮雙強豆制品标準化生産車間裏卻是(shì)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。

濃郁的豆香彌漫整個制作車間,數十名工人将冒着熱氣的豆漿注入上百個方形模具中,随着溫度的升高,豆漿中的脂肪上浮,在表面凝結成一層淡黃色的薄膜,工人們迅速地将表面的薄膜揭起懸挂在杆子上,如此循環往複,一根根金黃色的腐竹便做好了。

 “‘大槐林腐竹制作技藝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,傳承到現(xiàn)在已有300年曆史,2015年9月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。”第十三代傳承人陳章紅介紹,現(xiàn)如今,将傳統工藝與現(xiàn)代技藝相(xiàng)結合,創造出青豆腐竹、蔬菜腐竹、等新産品,形成了生産、銷售、研發爲一體的豆制品加工産業,産品遠銷全國各地。

腐竹産業的興起,不僅使傳統非遺技藝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,也帶動了周邊勞動力就業。産業帶動就業,大槐林村(cūn)村(cūn)民劉愛葉就是(shì)其中一員(yuán)。“我的工作環節就是(shì)‘揭腐竹皮’,現(xiàn)在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,不僅能有穩定的收入,還能随時照顧家庭。”說起生活的變化,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的劉愛葉心裏樂開了花。

讓非遺味道成爲村(cūn)民緻富“新路子”的不僅隻有腐竹制作技藝,狀馍産業也成爲當地村(cūn)民創業緻富的有效途徑。

走進内黃縣的“張家狀馍”店,大堂裏坐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,熱氣騰騰的狀馍一出鍋,誘人的香味撲面而來。

“我們家的狀馍不僅當地人愛吃,許多周邊縣市的食客也很喜歡”。張家狀馍傳承人張勝利介紹,2023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後,全國各地很多食客慕名來學習制作技藝,目前已教授學員(yuán)200多名,更有許多内黃人帶着狀馍制作技藝走向全國各地。

非遺美食,傳承的不僅僅是(shì)非遺文化和鄉愁記憶,更成爲鄉村(cūn)振興的有力抓手。數據顯示:内黃縣現(xiàn)有傳統技藝類非遺美食項目16項,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傳承4家,家庭作坊式傳承12家,帶動就業1000餘人。

 “下(xià)一步,要不斷優化投資環境,擴大融資渠道,釋放(fàng)傳統文化品牌價值,讓非遺文化逐步走向産業化、商業化、市場化,更好帶動農戶增收緻富。”内黃縣文廣體旅局黨組書(shū)記、局長武文立表示。

(以上消息來源:人民網  責任編輯:楊虞波羅、呂骞)


上一篇:點燃投資消費(fèi)“雙引擎”中國經濟煥發澎湃活力
下(xià)一篇:聯合國糧農組織: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大幅下(xià)降